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趣味 >

为什么荡秋千是前后荡而不是左右荡?

2023-02-13趣味阅读 0


  6月28日上午,靖安县城区清华美郡小区发生一起惨事,一小孩玩秋千被卡,爆头身亡。据了解,事发时有三名孩童在小区玩秋千,一个孩童在推另外两名孩子时,结果用力过猛,自己的头不慎卡在秋千里,被荡回的秋千挤压,将头部挤爆,血流满地,当场死亡,现场惨不忍睹。

荡秋千

  发生这样的惨烈事件让我们感到深深的惋惜,这里应该提到两点重要的问题。首先,就如同评论里网友们说的那样,小区里这样的铁质秋千,本身安装的方式就不太合理。秋千俩边柱子跟晃动部件左右应该至少留40厘米,桌位下方不低于30厘米,这样可以防止夹挤 ,否则就像剪刀一样,不出惨剧才怪。

  其次让家长们警醒到,监护人的作用体现在哪里?一般的器材,上面大多数都贴有标示,提醒12岁以下儿童要在监护人的看护下玩耍。存在这样危险器材,监护人更应该实时关注孩子的不当行为。

  下面带大家来了解关于“秋千”方面的知识。

“秋千”一词究竟是怎么来的?

  秋千的起源,可追溯到几十万年前的上古时代。那时,我们的祖先为了谋生,需要上树采摘野果或猎取野兽。在攀缘和奔跑中,他们往往抓住粗壮的蔓生植物,依靠藤条的摇荡摆动,上树或跨越沟涧,这是秋千最原始的雏形。至于后来绳索悬挂于木架、下拴踏板的秋千,春秋时期在我国北方就有了。据《艺文类聚》引述古籍记载,“秋千”本来是北方山戎的习俗,在寒食节这一天荡秋千游戏,用以锻炼身体的灵巧性。齐桓公打败山戎后,这项游戏随即传入了中原。北方寒冷,为结实起见,秋千的绳索多用兽皮制成,因此“秋千”的繁体字写作“鞦韆”,偏旁都是“革”。

荡秋千

  关于“秋千”一语的来历,唐人高无际在《汉武帝后庭秋千赋》的序中写道:“秋千者,千秋也,汉武祈千秋之寿,故后宫多秋千之乐。”高无际的意思是说“秋千”一词乃是“千秋”的转写,后宫中为汉武帝祝千秋之寿,有荡秋千这项游戏,后来就干脆用“秋千”来称呼了。五代时期的王仁裕在《开元天宝遗事》中也写道:“天宝宫中,至寒食节,竞竖秋千,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。帝呼为半仙之戏,都中市民因而呼之。”

荡秋千

  秋千荡得越高,就预示着将来的日子过得越好。于是,女子们便都放下矜持,兴高采烈地荡秋千。除此之外,在荡秋千的过程中,男子们在帮忙推、送秋千时,容易获得女子的好感。因此,这个过程也为年轻男女交往创造了好机会。

为什么荡秋千是前后荡而不是左右荡?

荡秋千

  前后荡起来的姿势显得很美,自由度很大,可以摆任何美轮美奂的姿势!而改成左右荡以后,怎么看都觉得怪怪的,某个部位觉得隐隐的疼……

荡秋千

左右荡你会不会想到这个画? 

荡秋千

左右荡的其实是吊床~

荡秋千

为什么荡秋千可以越荡越高?

  人在荡秋千的时候分解为两个动作,一个是蹬腿,一个是收臂,伴随着这两个动作,不断进行着重心的转移和抬高,每一次抬高都增加了势能,这样便有越来越多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,进而越来越高。

荡秋千有三种形式

  荡秋千分为“单荡、对荡和带人荡”三种形式。

  单荡是一个人站在秋千板上,两手紧握住吊绳,开始时先蹲着身子,由一个有力气的人推着脊梁送上几个回合,待有了惯性后便起身用力荡。荡的时候身子先向后弓一下,双脚用力向前蹬,当荡至一定高度时,再顺势荡回来,如是多次,秋千的高度就慢慢向上推进,达到与垂直水平60度左右高度时,荡的人体力也渐渐不支了,便随着秋千的惯性开始减速,最后由下面的人拦一下,便结束了动作。

荡秋千

  对荡是两个人面对面立在秋千踏板上的一种荡法。一般两人要个头大小差不多,这样便于协调用力。对荡时两人用力的方向要一致,这样便呈现出一个人向前用力蹬,一个人向后用力拉的模式,因为用力要在一瞬间,所以两人的配合十分重要。那时人们的思想意识还不开放,一般对荡为同性,男女对荡还抹不开脸,也不被乡亲们所接受。但也有大着胆子的年轻媳妇和自己的丈夫对荡,由此招来不少议论。

  带人荡一般是一个大人带一个小孩子一块儿荡。孩子坐在秋千板上,大人的脚蹬在两边。这样荡既考验大人的技能和力气,又锻炼了孩子的胆量。

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,仅供学习参考,如有侵犯您的版权,请邮箱联系我们删除!

猜你喜欢